△点击上图查看详情火牛配资
老吴一生钟爱缝纫机,他的店铺在中山中路293号的“万宝缝纫设备有限公司”,店里一共3人,72岁的老吴和他老伴,以及经理——80后的小吴。
见面的那天下午,一个穿着彩色花衣服的阿姨站在柜台边上,戴着眼镜仔细挑选缝纫机用的针线头,小吴在一旁招呼着。这家100多平方米的店铺,老式的木台阶通往二楼的过道上,摆满了从1960年前后到现在各式各样的缝纫机机头和机架。
当然,店里最醒目的位置是墙上贴着各个年代的“蝴蝶牌缝纫机”授权书,老吴躺在墙旁边的一张竹椅上打盹。当年他39岁,经老家东阳姨父介绍来杭州,在中山中路盘下这家店面卖缝纫机以及零配件,铺子一开就是33年。
全国做缝纫机皮包生意
最后在中山中路租铺子安定下来
老吴老家东阳,和老家很多人一样,就靠着缝纫机生意起家,干起了卖缝纫机的“皮包公司”。
老吴那代人,只要肯吃苦,两条腿肯跑,生活都没问题。说起当年的日子,老吴经常挂在嘴边的是可怜自己认识的字不多,只读了小学一年级……
当年30多岁的老吴,就是斜挎一个皮包,里面装的是名片和缝纫机的样品、零配件,先是骑着自行车在东阳、义乌卖缝纫机零配件,老吴最得意的一笔生意是从东阳骑了4天的自行车到义乌,一路骑一路卖,四天赚了4000元。
后来老吴的生意走出了金华,开始全国跑,他的第一站是从金华到杭州,然后乘坐火车北上去北京、黑龙江。
即便是现在,老吴仍能很清楚地记得当年杭州、上海发往北京的火车车次:杭州到北京每天一趟,早上9点开车的是120次,从北京回杭州的是129次;上海发往北京的每天有三趟车,分别是14次、22次和162次,当年数字100以下的基本都是特快,而浙江其他地方比如宁波、温州都没有去北京的火车。
“去北方我也是背着皮包,然后还会买湖南的‘恒达’香烟。”当年老吴在全国除了新疆、拉萨以及海南岛,大部分地方都跑过。“那时候做生意都是赚信息差,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个缝纫机在哪里弄配件,哪里可以卖,唯一不方便的是交通,经常要倒车。比如杭州到北京要一天一夜,然后到了之后去北方,那就只能汽车加上公交,很多地方连公交都没有。”
缝纫机皮包生意做了几年,老吴开始想拥有自己的店面,于是在1992年跟着姨父一起来到杭州,在中山中路租下现在的这间店铺,继续卖缝纫机和配件,也做维修。
当年他店铺旁边就是杭州“西湖牌”缝纫机厂火牛配资,除了杭州,浙江只有宁波、温州还各有一家缝纫机厂,当年连绍兴人都会赶到杭州来买缝纫机,省外如安徽宁国、江西宜春的人也听闻杭州中山中路上有缝纫机卖后特意赶来,然后批发一点拿回当地卖。
2003年花180万元买下了这个铺子
2003年是老吴一生中很重要的年份,他花180万元买下了中山中路的一个店面,开缝纫机店,一直开到现在。
当年老吴开缝纫机店时,整个中山中路已经有六七家店,除了销售,还包括维修服务,而距离中山中路不远的清泰立交桥附近还有十多家。
时过境迁,现在只剩下老吴一家。
当年在这里开店的多数是杭州本地人,其中也有老吴的东阳老乡,说起为何自己还独守这家店,老吴说,自己的这家店不用交房租,2003年自己在拍卖会把店铺拍下来了。
拍卖会现场,老吴这辈子都记得,店面共两间房,120多平方米,起拍价格是110万元,老吴立马举起拍子,加价20万元,在那个年代,一下能加这么多钱,老吴也是鼓足了勇气,回想起来他说自己要把价格加足,一是给自己壮个胆,也是让对方打退堂鼓。
可没想到,对方没有被吓到,也加了20万元,老吴准备回击,加10万元,对方也加,老吴再跟,最后180万元买下。
当年缝纫机是稀缺货,也是硬通货,老吴的店铺踏破了台阶,买缝纫机的人挤破了头,加上中山中路人流多,他记得自己店铺最旺的一天营业额好几万元。
老吴店里收藏着55年前的缝纫机头
店里众多的缝纫机机头中,藏着一件1970年生产的“西湖牌”几个字体很特别的老式缝纫机机头:“我很喜欢这个缝纫机机头,当时客户要买新的,还想把手里的这台老式机头修一修,我就看中了这个老式机头,客户说是1970年生产的,连机头带机架一起共花了128元买的。”老吴跟客户说,用店里全新多功能缝纫机机头跟对方换老式机头,当时全新的多功能缝纫机机头要3000元左右,对方一听就答应了,这台老式缝纫机机头换来之后就一直收藏着。
除了这台缝纫机机头外,他还收藏了一款国内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造型独特的缝纫机机头,十几年前被嘉兴的一家服装厂大老板买走,价格高达4.5万元。
“我出价5万元,对方还价,4.5万元,最终我们以这个价格成交。”
科技发展的时候
怀旧也许也是商机
这些年,缝纫机生意不算太好,老吴将其中一半的店面租给了咖啡店,自己就守着60平方米的小店。
说起为何要买下这个店面,老吴说,就是为了让生意继续做下去,如果店面被人买走,自己就没店面,在中山中路上站不住脚跟。
“当时缝纫机生意还是不错的,而且中山中路这边有市场,加上西湖牌缝纫机厂也在这里,所以我得买,还有一点是虽然缝纫机生意没有上世纪90年代那么火,中山中路上的缝纫机店一年比一年少,越少我就越有机会。”
后来果然如老吴所言,缝纫机生意还是延续了一段时间,但他没想到的是,科技的进步、时代的变化太快,如今别说中山中路,整个杭州城都找不到第二家像老吴这样的缝纫机销售加售后的综合店面。
那天说起往事,老吴站在店铺前,望着人潮涌动的中山中路感叹,现在科技发展太快了,家用缝纫机和工业用缝纫机可能没有当年畅销了,而像他这样开店维修的缝纫机店,恐怕杭州城再也找不出第二家。“万一还有顾客手里头的缝纫机坏了,总归还有一个地方能修一修。”
小吴接过话,他听说上城区准备在中山中路上打造银发时尚街区,而这条路上像豫丰祥百货、江南春糕点、奎元馆等老店不仅深受老年人喜爱,很多外地人甚至年轻人也开始重新走进店里,银发产业发展基础深厚。
“也许又是一个契机!”
临走时,老吴送我走出店门,他站在门口和我说,店还会继续守下去。
橙柿互动·都市快报 记者 董吕平
编辑 潘俐
审核 毛迪 王晨郁
BREAK AWAY
金鼎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