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股天乐
别看其貌不扬,但懂行的人都知道“贴着骨头的肉最香”。
当然在不少朋友的印象里觉得骨头就是“骨头多、肉少、难处理”,买回家总觉得不划算。
其实,是你没挑对地方!同样是猪骨头,不同部位出肉率、风味和价格可以天差地别,选对了,肉质饱满、骨髓香浓,价格还特别亲民;选错了,那就真的只剩“啃骨头”的份儿了。

猪肉作为日常消费量最大的肉类之一,早已成为千家万户餐桌的当家肉类。不过很多人买猪骨时,习惯性只看大小、掂重量,甚至专挑肉少价低的,以为这样更“实惠”。
殊不知,有些部位的猪骨看似便宜,实则骨头重、肉量少,炖煮后缩水严重,既不经济也不美味;而有些部位虽然单价稍高一点,但骨细肉厚、出成率高,炖汤浓香、红烧软糯,性价比反而更高。
那么问题来了:猪身上哪些部位的骨头最值得买?今天,就为大家推荐两个内行人才懂的“宝藏部位”,肉多、骨少、价平,学会了再也不花冤枉钱!

买猪骨的时候,很多人都会纠结:选哪种骨头既能吃得过瘾,又不浪费钱?其实不用瞎琢磨,猪脊骨和猪扇子骨就是藏在菜市场里的“性价比之王”,一个主打吃肉解馋,一个专攻鲜醇好汤,吃透这两种,日常炖菜煲汤就再也不会踩雷。

先说说猪脊骨,脊骨就是猪脊椎周围的骨头,最招人爱的就是上面附着的大块厚实瘦肉,还带着点筋和少量脂肪,肉质紧实有嚼头,吃起来特别过瘾。更难得的是,它的价格在各类猪骨里几乎是最亲民的,但出肉率却出奇地高,真正能实现“花买骨头的钱,吃够瘦肉的量”,不管是全家聚餐还是独自解馋,都特别划算。

挑脊骨也是有小技巧的,不用瞎摸瞎选。最好让摊主直接指给你看,专门要带肉多的那部分,避开那些肉剔得光秃秃的“光杆骨”;再看颜色,新鲜的脊骨颜色鲜红,上面的脂肪洁白无异味,骨头断面的骨髓要饱满充盈,这样的脊骨炖出来才够香、够入味。

一、 酱焖脊骨
特点: 肉质酥烂脱骨,咸香鲜甜,用手抓着吃更过瘾。
准备食材:
猪脊骨 1000克
老抽 2汤匙
生抽 3汤匙
冰糖 20克
香料(八角2颗、桂皮1段、香叶2片、干辣椒适量)
姜片、葱段适量
清水适量
步骤:
处理脊骨: 脊骨冷水下锅,煮沸后撇去浮沫,捞出冲洗干净。
炒香料: 锅中放少许油,加入姜片、葱段和香料炒香。
炖煮: 放入脊骨,加入老抽、生抽、冰糖股天乐,倒入清水没过脊骨。
慢炖: 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盖上锅盖慢炖1.5小时,至肉质酥烂。
收汁: 开大火略微收浓汤汁即可。
炖煮时间可根据肉质调整,确保骨肉轻松分离为佳。

二、 脊骨炖豆角
特点: 豆角软糯吸饱肉汁,脊骨脱骨咸香,超级下饭。
准备食材:
猪脊骨 800克
豆角 300克
老抽 1汤匙
生抽 2汤匙
姜片、蒜末适量
盐、糖适量
步骤:
处理食材: 脊骨焯水备用;豆角去筋掰成段。
炒香: 锅中热油,爆香姜蒜,放入脊骨翻炒至表面微黄。
调味: 加入老抽、生抽、糖炒匀,倒入清水没过脊骨,小火炖40分钟。
加豆角: 放入豆角,继续炖20分钟至豆角软糯、脊骨脱骨。
调整口味: 根据口味加盐调味,大火收汁即可。
豆角一定要炖至软糯,充分吸收肉汁后风味更佳。

再来说说猪扇子骨,扇子骨其实是猪的肩胛骨,形状像一把展开的小扇子,这名字特别形象。它有三个无可替代的优点:
上面的肉全是纯瘦肉,但口感异常嫩滑,就算久煮也不会发柴;
骨骼结构疏松,骨髓含量丰富,特别容易出味,不用炖太久就能熬出奶白色的浓汤;
几乎没有多余油脂,炖出来的汤清爽不腻,喝着没负担。

挑选扇子骨也有门道,要选骨头宽大、形状完整的,上面的肉质得红润有光泽,看着就新鲜;拿起来凑近闻一闻,只有淡淡的肉香,没有腥膻味或其他异味,这样的扇子骨才值得买。

家常扇子骨萝卜汤
这道汤品主打原汁原味,做法简单,通过慢火煲煮,汤色奶白,鲜味十足。骨头上的肉蘸酱食用,风味地道。
特点: 汤色奶白,滋味清甜鲜美,原汁原味。
准备食材:
猪扇子骨:500克
白萝卜:半根(约300克)
玉米:1根(或莲藕1节)
姜:3-4片
葱:1根
盐:适量
生抽:适量
蒜末/辣椒油:少许
步骤:
处理食材:
扇子骨冷水下锅,开大火煮沸,撇去浮沫后捞出,用温水冲洗干净。
白萝卜去皮切滚刀块;玉米切段;葱切段备用。
煲汤:
将焯好水的扇子骨、萝卜块、玉米段、姜片和葱段一同放入砂锅中。
加入足量的清水,完全没过所有食材。
慢火炖煮:
盖上锅盖,开大火烧开,然后转小火慢煲1 - 1.5小时。
调味出锅:
煲至汤色呈现奶白色后,加入适量的盐调味,搅匀后即可关火。
将汤和食材盛出,骨头上的肉可以蘸着生抽食用,品尝其最纯粹的肉香。
扇子骨焯水时务必用冷水下锅,才能更好地逼出血水和杂质。
煲汤期间如需加水,请务必添加开水,以免影响汤味和色泽。
调料只需盐即可,过多的香料会掩盖汤本身的鲜味。

在物价普遍上涨的今天,如何在保证饮食质量的同时,又能控制好开支,成为不少家庭关心的话题。猪颈骨和猪扇骨,这两个在猪身上常被忽略的部位,其实肉多骨少、价格也实惠,早已成为不少精明主妇的选择。只要懂得挑选、掌握一些烹饪方法,就能让家人吃得既健康又美味,还能悄悄省下一些开销,实在是一举多得。下次逛菜市场的时候,不妨多看看这两个部位吧。
除了经典的脊骨和扇子骨,这几类排骨也同样风味出众,值得一一尝试。

前排(猪软骨)
位于猪前腿靠近腹部的黄金位置,肉质鲜嫩,肥瘦均匀,最特别的便是其中夹杂的乳白色软骨。经过慢火炖煮,软骨渐渐变得软糯弹牙,入口即化,层次丰富,令人回味。
✅ 推荐做法:红烧、糖醋或清蒸,充分激发其鲜嫩与胶质。

汤骨(龙骨)
取自猪的脊椎骨,外形虽不规整,肉不算多,却饱含丰富的骨髓。在慢炖过程中,骨髓渐渐融化于汤中,汤色奶白浓郁,香气四溢,是熬制滋补汤品的绝佳选择。
✅ 推荐做法:适合用来熬制高汤、排骨汤或搭配冬瓜同炖,清甜又暖胃。

棒骨(筒子骨)
即猪的大腿骨,通常从中劈开,露出满满的骨髓精华。吃棒骨的重点不在肉,而在那一口浓郁髓汤——经过长时间熬煮,汤色醇白如奶,营养丰富。吃的时候别忘了用吸管轻轻一吸,享受滑润骨髓在口中化开的满足感。
✅ 推荐做法:专门用来熬制高汤或骨汤,尤其适合搭配吸管“喝髓”。

肋排(精排)
猪胸腔部位的片状排骨,肉质细腻均匀,瘦多肥少,口感极为鲜嫩。因其品质上乘、肉层整齐,也被视为排骨中的“精品”,价格也相对较高。
✅ 推荐做法:几乎适合所有烹饪方式,无论是糖醋、红烧,还是炭烤、蒸制,都能展现其鲜美本质。
#优质好文激励计划#
金鼎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